突破性別框架 —— 海上的石滬修復師
發佈日期:
2022-10-30
文章分類:
文章分享
修護石滬的工程辛勞不為人知 楊馥慈開辦離島。出走工作室 傾全力守護石滬之己任。 圖/楊馥慈提供
『我們漁村男女都是靠海吃飯,大海的工作不分性別,探索海洋的熱情也是。』—- 九零年後的澎湖女子楊馥慈,有著習慣與太陽相處的小麥色肌膚,看似纖瘦,幹練有力地搬起沉石,在漁工多為男性的傳統漁村文化裡,楊馥慈這樣的年輕女子顯得特別突出,身為已有六年資歷的澎湖石滬修復師,楊馥慈談起石滬,語氣揚起熱情的生命力。
「大二的時候,我回來澎湖參加駐村計畫,在離鄉背井幾年後,因緣際會再回鄉才發現自己。」六年來,楊馥慈憑著對石滬,對在地文化的熱愛,一開始從石滬資料庫的蒐集與重建,逐漸發展出海洋教育、修復工法傳承與當地旅遊規劃,開了一間名為「離島,出走」的工作室,除了經營地方社區與線上社群之外,也致力於生態教學,工作性質從修復到行政,軟硬兼施。「石滬師傅大多是男性,修復前我會花很多時間做行前溝通,這時候如何在修復前的溝通中,提煉出最適合的方法,就是我的強項,知道怎麼用柔軟的心,去調解傳統漁村日漸僵化的思路。」
楊馥慈著重於澎湖的海洋教育 修復工法傳承 與當地旅遊規劃 透過修護石滬 讓更多人珍惜海洋魅力。 圖/楊馥慈提供
全文請見 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