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郁婷性別怎麼了 性別議題在運動場的難處

發佈日期:
2023-04-01
文章分類:
新聞分享

林郁婷。(資料照,記者塗建榮攝)

台灣運動醫學會前理事長葉文凌教授

當林郁婷因為性別生化指數而喪失銅牌時,舉國譁然。或有人以為老外偏心,或有人以為執行委員不公正,或有人以為單項運動協會不解時事。殊不知"性別議題"之爭議,恰如"統""獨"議題之於台灣,"生存議題"之於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獨島問題之於日韓。對於"老賊世代"而言,男就男,女就女,搞什麼男不男,女不女。對於"多元世代"而言,怎可忽略人權?但對運動員而言,不是"男子組",就是"女子組"。目前尚無"第三性組"。所以如何決定"性別"可是天大地大的事情。尤其是"跨性別"之歸屬,更是爭議不斷。

生物性的性別,一般叫"性(sex)"。而加上文化及社會環境等因素影響的性別,叫做"性別(gender)"。之所以如此,因為性徵之表現由"基因"、"性腺"、"性荷爾蒙"、"性器官發展",交織而成。加上外來因素影響下,衍生出不同的性別認同。如果只是個人問題,誰也無從干涉,但是"運動"之於現代社會,可是牽涉到巨大利益。百公尺競速之差異僅零點零幾秒。但是金牌和銀牌的價值可不是零點零幾"元"。而其中"雄性荷爾蒙"俱有決定性角色。也因此,東德時代即大量有計劃的由國家使用"雄性荷爾蒙",結果造就一大批"熊腰虎背的女運動員。成績自然力壓群雌。

 

全文請見 自由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