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缺錢 心理師籲修法穩定財源

發佈日期:
2024-04-25
文章分類:
新聞分享

衛福部「主要家庭照顧者調查報告」顯示,家庭照顧者平均每天照顧時間達11小時,且長達7~8年。(Shutterstock)

政府自2017年起推動長照2.0政策,提供「照顧及專業服務」、「交通接送服務」、「輔具服務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喘息服務」等四項補助,簡稱「長照四包錢」。施行至今,服務人數已接近49萬人,服務涵蓋率近79%,服務據點達1萬3,354處,但卻仍不時傳出長照悲歌的社會事件發生。

對此,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馬偕紀念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羅惠群向《大紀元時報》表示,當初修訂《長期照顧法》時,並沒有同步修訂《長期照顧保險法》,在沒有穩固長照保險的支持下,政府就必須籌措相關財源。目前是透過公益彩券、菸捐等收入挹注財源,但隨著台灣逐漸邁入高齡化社會,長照政策的財政不健全,可能會讓長照系統越來越殘破。

據衛福部最近一次「主要家庭照顧者調查報告」,家庭照顧者平均照顧年數為7.8 年,照顧者年齡愈高,平均照顧年數愈高。目前家庭照顧者平均每天的照顧時間達11小時,且長達7~8年。

長照政策四包錢之一為「照顧及專業服務」,會依失能程度二至八級補助每月1萬元至3萬6千元,等於花1千6百元至6千元即可使用居家服務、日間照顧等「照顧服務」,或居家復健、居家營養等「專業服務」。

欠缺對照顧者的身心協助

弱勢家庭也存在特殊情況。羅惠群舉例,如果家庭成員沒有存款、固定收入,但因為有幾代留下來的繼承房產,變成不列屬於中低收入戶家庭範圍,無法申請補助,且就算需要心理諮商,但仍會將時間或金錢用於購買餐食或使用家庭清潔服務。他認為,家庭照顧者的各項政策都應該要擴大各類族群的家庭及心理支持方案,以因應台灣社會老年化、少子化問題。

 

全文請見 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