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現在位置 首頁 > 社會福利總覽 > 婦女及性別平等 > 婦女福利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109年臺中市婦女個人與組織性社會參與和實踐行動分析

計畫主持人(包括協同主持人):許雅惠教授、張英陣教授

【本文報告摘要】

婦女的社會參與和實踐行動,可由幾個層面來彰顯其價值:第一,是一種公民政治的民主體現;第二,是一種個人增強權能(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的展演場域;第三,社會參與能夠增生人與人之間的社會信任與凝聚。本計畫以質化與量化的研究策略,探討臺中市婦女在個人層次與組織層次的社會參與狀況,分析其社會參與動機、經驗、阻礙;並深入理解婦女對其社會參與和實踐行動的效益評估。研究將聚焦於較狹義的社會參與,主要包括個人性的志願服務和社團參與、公民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治理、婦女團體領導)等。

本研究方法以質性、量化研究之混合設計,而資料蒐集將以個別或焦點團體深度訪談法、社會調查法等策略進行資料蒐集,以回應研究問題與目的。深度訪談與問卷調查對象設定為:曾接受過志工教育訓練或服務於臺中市志工運用單位之婦女;臺中市社區發展協會、婦女服務團體、社區關懷據點等組織之女性負責人或女性核心幹部;社會團體之女性負責人或會員等。本計畫自109年1月1日開始執行,至109年10月底止, 共計完成有效問卷601份,達成率120%;個別訪談15人次,焦點團體一場次。

主要的研究結論如下:

  • 曾有志工服務、社區治理、婦團領袖等社會參與經驗並自願受訪的女性,年齡較多為中高齡,一般社團參與者則比較年輕;反應出臺灣女性在社會參與上仍受家庭照顧責任影響。大致上,教育程度、有無工作、有無養育子女等,在四種不同社會參與類型上表現出較多差異。
  • 社交型休閒活動是多數受訪者的共同選擇,數位社群媒體的使用普及,有助於促進婦女社會參與;社會團體或社會活動的參與類型則偏向以慈善、公益、宗教參與為主。多數受訪者參與志願服務的時間都長達10年以上。參與社區治理者多數仍以老人關懷照顧據點為主要實踐場域。婦女團體的困境較多,政府培力與資源挹注是婦團經營者的主要困難所在。
  • 就自我效能來說,社團會員的自我效能高於社區治理與志願服務者;九成受訪者表達自己生活得「還算快樂」、「很快樂」。多數志願服務參與者以自我學習成長、行善助人、提升人際關係為服務動機,但會以時間、地點、服務內容等來決定是否從事志願服務。
  • 社會信任度上,相較於婦團領袖和志願服務者,社區治理和社團會員的表現分數較低;但八成以上受訪者同意人性是偏向善良與誠懇的敘述。超過五成的受訪者都有助人意願。
  • 多數受訪者對婚姻平權的議題持保留態度,近有較年輕的社團會員表態贊成,顯示不同年齡世代間存有價值差異。有關其他性別政策議題則各有不同程度的認知理解,顯示性別政策宣導上仍有待加強。
  • 隨著臺灣高齡社會的趨勢,婦女在社會參與的意圖上也展現是為了將來自己健康老化的規劃,期望能從社區組織、婦女團體或一般民間團體中擴展興趣、學習技藝及經營社區關懷與照顧據點等等。而「學習」也成為女性增能中重要的成長關鍵。
  • 目前中市婦女團體領導所帶領的團體多偏向傳統婦女慈善和服務型態,其社會參與明顯具有關懷倫理與慈善典範的特性,對於較具政治性的公民社會典範不感興趣。相對的在倡議動能及性平議題的掌握上也較為生疏、薄弱。即便有較大型專業婦女服務團體,基本上也因為政府的承辦廠商,故對政府監督、建言力道相對薄弱。

本研究主張,唯有透過個人的意識覺醒與集體的行動參與,在雙管式充權下,女性才能實際參與決策過程,進而在生活中的各項領域縮短性別落差,促進性別平等。個人式的社會參與,有賴時間、金錢、資訊的到位,可以獲得個人的人力資本、社會資本、文化資本等多方位效益。而組織性的社會參與,則需要更多政策與教育的行動:政府應挹注更多的政策資源,撐起更大參與決策空間,促進公民社會的蓬勃發展;而教育應是持續不輟地,讓人人都能對批判性與自由言論,給予絕對的尊重;這就是民主的真諦。

【研究建議】

 

一、 短期可行建議

  • 建請市長以女性的角度出面,連結邀請台中市各地區的扶輪社、獅子會、青商會等公益與商業性社團,補助高中女學生,參與青年服務社團之運作並減收年費(主辦:經發局;協辦:教育局)。
  • 增加各區社區發展自治團體之女性幹部領導培力課程,課程內容建議應以系統化、長期性之技能養成為目標(主辦:經發局;協辦:文化局)。
  • (三)建議台中市有關社區評鑑、社區營造、文建站等補助案件或考核計畫,應增加關注女性理事長與理監事之比例,並列入加權分數以回應性別主流化觀點(主辦:社會局;協辦:文化局、原民會)。
  • 建議台中市有關社區評鑑、社區營造、文建站等補助案件或考核計畫,應增加關注女性理事長與理監事之比例,並列入加權分數以回應性別主流化觀點(主辦:社會局;協辦:文化局、原民會)。
  • 檢視現行志願服務、社區發展、社團參與之相關資料庫,增加關鍵性的性別統計指標,並撰寫性別分析,以追蹤婦女社會參與狀況(主辦:社會局;協辦:教育局、民政局、衛生局)。
  • 針對本市婦團領袖與理監事,分階段性辦理小規模之課程培力;特別是有關法律知識、募款行銷、員工管理等組織經營知能(主辦:社會局)。
  • 建議加強婦女議題溝通平台之辦理,主動邀請各類型社團參加,擴大婦女議題的滲透面向(主辦:社會局)。
  • 加強倡議企業志工並獎勵表揚優秀企業,培力職場女性參與志願服務之機會(主辦:勞工局;協辦:社會局)。
  • 修改台中市各類型、各層級之志工培訓課程規範,加強融入性別意識培力元素((主辦:社會局;協辦: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
  • 培力原住民與新住民女性團體領導者知能,如演講技巧、溝通談判、會議主持能力等(主辦:社會局;協辦:民政局、原民會)。
  • 辦理跨領域之婦女團體聯繫會報或婦女運動與性平博覽會(主辦:社會局;協辦:教育局、衛生局、文化局)。
  • 協助新住民協會與據點,培訓並發展組織的策略性規劃,輔導轉型為婦女服務與性平教育據點(主辦:社會局;協辦:民政局)。
  • 補助民間單位辦理兒童志工營隊,向下紮根社會參與精神(主辦:社會局;協辦:教育局)。
  • 辦理鼓勵年輕女性返鄉服務之培訓營隊,以農村發展、社區經營、基層行政服務、運動倡議等為主題,讓年輕世代將社會參與與職涯發展有更多整合機會(主辦:農業局、教育局、社會局、原民會、民政局)。
  • 宣導社會參與連結健康老化之意象,建議定期舉辦中高齡婦女社區公益提案競賽(主辦:衛生局;協辦:社會局)。
  • 加強宣導男性社會參與與健康老化的重要性,辦理各類型退休前、退休後男性社會參與促進講座(主辦:衛生局;協辦:社會局、教育局)。
  • 許多研究都指出,社會參與對長者的健康扮演重要的角色。老人的疾病、死亡和生活品質都與社會參與息息相關。所以衛生福利部的志願服務政策也積極推動高齡志工,可是關懷據點、長照站、志願服務等活動的參與者,高齡的男性都占少數。未來仍應加強宣導男性社會參與與健康老化的重要性,辦理各類型退休前、退休後男性社會參與促進講座(主辦:衛生局;協辦:社會局、教育局)。
  • 輔導並補助台中年輕女性,成立網絡社群,虛擬之女性議題研究社團,提升在地婦權倡議能量(主辦:社會局;協辦:教育局、勞工局)。
  • 建議市政府各局處建立明確的婦女議題與性別平等方案藍圖,並定期由社會局彙整並進行宣導(主辦:社會局;協辦:教育局、勞工局、衛生局、民政局)。
  • 相關婦女權益與性別平等業務主管機關,建議採用「參與式預算」概念,委託在地小型非營利組織辦理(主辦:社會局;協辦:各局處)。

二、 中長期建議

  • 整體來說女性的社會參與仍具有城鄉落差,臺中市的山線區域女性的社會參與最薄弱,除了資源不足與交通受限之外,亦可能仍存在著傳統的性別迷思。未來市政府各局處在性平宣導、家庭教育、女性領導培力、社區發展、婦女團體輔導、扶植民間組織的業務可挹注更多的資源與偏鄉。
  • 市政府可參考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性別落差報告》的指標,建構臺中市的性別落差報告,並依據性別落差的項目提出縮短性別落差的具體策略,以促進性別平等。
  • 市政府多數局處對於性別平等和社會參與(例如志願服務)等業務不夠重視,像是各局處參與性別平等委員的層級,及落實志願服務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的職責等都有待加強。籲請市政府各局處首長重視性別平等與社會參與等業對於促進性別平等與民主發展的重要性。
  • 多數女性因沒時間和沒錢投入社會參與,這也和當前的經濟制度息息相關。當前的新自由主義市場經濟制度造成嚴重的社會不平等(含性別不平等)和民主的式微。經濟發展固然是民生之本,但是不同的經濟制度影響人民福祉甚鉅。當市場競爭的經濟制度已明顯危害人民福祉和民主制度,市政府在拚經濟的政策上應可朝向貼近女性主義觀點之互惠合作的友善經濟(cordial economy)或民生經濟(civil economy)取代市場導向的經濟制度。

 

資料維護人員:婦女福利及性別平等科 林公職社會工作師
電話:04-22289111分機37628

檔案下載(或附件)

  • 市府分類: 社會福利
  • 最後異動日期: 2023-12-15
  • 發布日期: 2021-04-19
  • 發布單位: 臺中市政府社會局‧婦女福利及性別平等科第一股
  • 點閱次數: 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