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臺中市新住民婦女照顧及健康需求調查成果報告研究

發佈日期:
2023-05-26

研究方法
為求客觀、系統化及符合經濟效益的研究成果,本調查採取量化的社會科學典範,由研究團隊設計問卷量表,採取問卷的方式進行資料蒐集;問卷的發放則由社團社團法人台灣陽光婦女協會協助發放予臺中各區婦女培力中心及臺中市國中小家長填寫,填答之問卷將做為本調查的資料來源。回收的有效問卷經審查勘誤後,建立統計檔案並採取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

總體調查建議
一. 新住民關懷據點
新住民關懷據點的主要任務是協助新住民來台後的生活適應、婚姻、家庭、就業甚至是社會認同等議題,是服務新住民的第一線。從本研究的結果中可以看到新住民在醫療資源的使用上是有需求的,像是就醫時 「不知道該掛哪一科」、「不知道如何表達想要的醫療方式」以及想要了解傳染病等相關醫療知識。因此建議新住民關懷據點除了舉辦聯誼性質之活動,亦可以融入衛教、醫療資源使用等宣導講座活動,透過容易與新住民建立關係、貼近生活之優勢做為醫療資源、社會服務資源傳播之媒介,增加資源的可近性與可用性。

二. 婦女及新住民培力中心
除了中央部門訂定政策走向外,婦培中心也占了舉足輕重的地位,透過了解新住民婦女的需要,提供新住民相關服務,達到資源的可利用與可近性,除了上述針對8 家婦培中心提供的建議,也再次針對總體的方向提供參考:
(一)核對新住民婦女之需求,針對各區提供適切服務
調查結果中可發現各區所需之醫療資源、婦培服務與整體需求稍有落差,建議各婦培中心可以參考此調查研究之新住民需求,提供適合服務。例如:因疫情傳染病知識需求增加,中心可與專業醫療人員合作,舉行衛教相關講座,或設計相關文宣傳遞防疫正確知識等。
(二)透過衛教及醫護人員的合作 ,教導新住民婦女就醫時會遇到的困境及因應策略
在「使用醫療資源困擾」中發現新住民對於「要掛哪一科」及「表達自己的醫療需求」較困擾,建議可以透過衛教的方式,教導新住民在就醫時可以使用的資源、如何表達身體症狀、以及如何與醫療人員溝通等。
(三)提供服務時仍應兼顧新住民婦女的不同需求
在本次的調查結果中發現,在期待婦培中心提供的服務中部分新住民在「一般諮詢服務」的需求是高的,加上一般諮詢的服務內容部分是與公部門相關的行政程序,包括來臺證件辦理、初入境等皆是新住民婦女常會遇到的問題,因此建議中心能提供相關的專業人士協助新住民婦女處理相關問題,減少因訊息傳遞不彰而損失新住民婦女之權益。
(四)建立家事分工之觀念,促進性別平等
另外,臺中市婦女及新住民培力平臺的家事調查結果中顯示,有79%的新住民婦女認為家中的家事分工是「公平的,且家人間會互相幫忙」;19%的新住民婦女認為「不公平,家事都是自己在做」,其中多數是職業婦女,下班後仍需獨自負擔家事。總體來說,有37%的新住民婦女在從事家事勞務時感到困擾,主因是時間不足,其次為體力不足、不擅長整理家務、認為環境維護困難及配偶家人無提供協助,由此可知仍有部分新住民家庭在家事分工上存在著性別不平等,針對此現象,建議婦培中心可依需求開設家事與收納整理之講座或團體,以家庭為單位報名,提升家庭成員的收納整理能力,有助於共同維護家中整潔外,同時協助新住民家庭建立「家事是家庭成員的共同責任」之觀念,以達性別平等之目的。

三. 新住民服務政策宜融入婦女服務政策
除了政府部門與地方培力中心的努力外,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也是對於新住民婦女適應與融合很重要的關鍵,在此調查中可以發現臺灣整體對於新
住民婦女的接納程度是高的,較少有歧視與排擠的現象,因此,有關新住民婦女之服務政策可做以下調整:
(一)新住民健康程度與在臺適應狀況皆為良好,可持續保持既有服務
調查結果顯示新住民無論在身體狀況、健康識能以及使用醫療服務資源之狀況皆為良好;根據在臺適應狀況量表也可得知「歧視」在新住民的生活裡也大有改善,由此可知,目前無論資源使用與服務態度皆為友善,可繼續保持。
(二)「新住民」服務不需要再特殊化,應回歸整合於婦女服務中心之服務
在本調查中有6成以上的新住民來臺年數皆超過10年以上,無論在生活習慣、醫療行為甚至是資訊、資源的獲取方式皆與一般婦女並無太大的差異,甚至若無刻意詢問區分,很難發現新住民婦女與臺灣婦女之差異,此現象也表示新住民不再是從其他國家到來的特殊族群,而是跟我們一樣同樣住在臺灣這片土地的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