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臺北市婦女生活狀況調查

發佈日期:
2022-09-28

研究方法

量化:以電話訪問方式進行,抽樣設計以臺北市市內電話號碼簿為母體抽樣清冊,並以民政局公布之資料,臺北市15至64歲女性人數共計922,232人為參照母體,作為加權依據,而樣本配置依照特定行政區及年齡層人口佔全臺人口之比例進行配額數推算,執行期間為110年8月10日到9月11日。

質化:辦理舉辦焦點團體,以半結構式訪談方式進行線上會議,並以「交織性」為核心概念進行分析,執行期間為110年10月31日到11月7日。

 

研究結果

研究討論聚焦於臺北市15-64歲婦女在各種社會現象中的樣貌,發現其生活經驗、困境或需求,除了因為相同的女性生理性別身份而有些許共同,也會因為族群、階級、疾病、障礙、文化等各種因素而有所差異;處於各種邊緣位置的女性相較其他女性而言,可能面對更多生活的困難、高風險,以及不穩定狀態,並且需要政府提供更多服務與協助。綜合訪談與問卷調查所收集的資訊,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婚育選擇

1.質化與量化研究均發現婚育選擇隱含了生命歷程必須是直線進行的想像,而醫療上定義的「35歲高齡產婦」關卡則具體成為婚育抉擇的門檻。不婚者無論有沒有伴侶,浪漫愛幾乎都不是婚育抉擇背後的重要因素。

2.質化量化研究都顯示婦女選擇進入婚姻的原因之一是不讓小孩受到歧視。單親作為一種婚育抉擇加上照顧責任所產生的雙重身份,在離婚歷程、家暴經驗、教養協調、親子關係、社會壓力等,都有許多必須面對的議題。

二、經濟安全

1.企業如何處理因性別平等工作法孕產育相關規定而衍生的人力需求,影響的是全體勞動者的工作處境,企業傾向以既有人力彌補空缺,可能造成員工過勞、剝奪男性員工參與育兒機會、伴侶關係衝突失衡等問題。

2.婦女不論進出職場,常因照顧對象、托育對象、家庭狀況被迫進出職場或無法依循自己規劃。隨著婦女年齡增加,其性別內的貧富差距也隨之擴大。

3.若將此種性別內的階級差異進一步檢視未來的退休風險規劃,除了統計上的收入差異外,知識、階級落差更對財富積累有重大影響。

三、照顧工作

1.托育議題上是已生育婦女的共同問題,本研究中婦女最為關注托育或幼教機構的品質以及政府如何提供父母可參考的選擇標準及監督機制。

2.擔負主要家庭照顧責任的婦女,許多都已經擔負照顧工作很長時間,許多還必須同時兼顧全職工作,他們長期處於身心俱疲的高壓狀態,並且面對自身健康、收入、家庭關係惡化等風險。四、新移民婦女處境在缺乏其他社會連帶狀況下,新移民婦女婚姻狀況為決定其社會處境的最重要因素。語言隔閡程度也影響其求職就業,並仍要面對文化不平等現象。

四、新移民婦女處境

在缺乏其他社會連帶狀況下,新移民婦女婚姻狀況為決定其社會處境的最重要因素。語言隔閡程度也影響其求職就業,並仍要面對文化不平等現象。

五、身心障礙婦女處境

目前政府提供的障礙服務主要為特殊保障的隔離政策如身心障礙保障名額,或各種無障礙設施。民間團體則提出共融概念,認為障礙是一種身份,應獲得平等的服務。

六、福利服務現況及限制

在提供婦女服務方面,福利身份評估和服務項目彈性,需要改變;也應加強與諮商專業者之分工與合作,讓社工回歸純粹「資源網絡編織者」角色。

 

整體而言,本研究發現在某些社會群體所擁有的優勢,以及其他社會群體的排除或劣勢,並非單純是個人能力,更多可能是結構性因素,一方面因其多重邊緣身份所導致的多重弱勢,另一方面也因為缺乏取得資源的管道,導致其難以脫離此種多重弱勢處境。經由此研究,相關單位將能深入認識臺北市婦女處境,並藉以良善施政以推動性別平等。